心理文章

心理文章

家庭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孩子终会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

 

01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实验证实的。

后被人们归纳为:

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潜意识作用的影响。

当你给予他人某种期待时,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影响,进而向着你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在人际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此,不妨看一看 1960 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的实验。

 

02实验一:老师

1960 年的新学期,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在加州的一所学校,以“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为名,要求校长对两位教师说:

“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校方认定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能够塑造更多的优秀人才,也为了奖励你们,本学期,校方特地挑选了一些智商比同龄孩子都要高的学生让你们教,学校相信,有你们这些优秀的教师,加上这些高智商的学生,他们会变得更加优秀,但你们无须特例,只需像平常一样教他们。” 

这两位教师听后感到非常自豪,也更加努力地教学。

一年后,这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成绩也比其他班学生的成绩要高出几倍。

后来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的智商并不比其他学生高,他们是在学生中随机抽取的,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取的。

 

03实验二:学生

1968 年,罗森塔尔团队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

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

但 8 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

由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

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04权威性谎言

“罗森塔尔效应”

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

“权威性谎言”。

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作用甚至可能达到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05教育意义

罗森塔尔实验具有教育意义。这个实验提醒着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对于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是很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受教育者,特别是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首先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

在孩子生命中,教育者处于重要地位,对于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就像镜子一样折射着他们的形象。

如果他们感到教育者认为他们有能力,信任他们,那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

他们就能建立起应有的自尊,使自己有热情为做得更好而努力。

如果教育者认为他们能力低下,不学好,不可救药,他们也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令人沮丧的形象,从而也认为自己能力就是不如别人,自己很难改好,自己没有出路,那么他们就不能确立应有的自信与自尊,就不能有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们就会感到绝望,放弃任何积极的努力。

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请不要再用“笨死了”、“没出息”、“什么都不会”、“他懂什个啥”、“还差得远呢”之类的,拉低自己对孩子的期待的同时,又打击孩子自信、自尊的话。

多用些“有进步”、“就知道你能做到”、“我觉得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呢”、“你也可以的”之类的鼓励性的话语,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3986189805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