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

心理文章

家庭教育

备考 | 懂自己的焦虑,就是懂孩子的焦虑!

今年的中高考就要来了,根据我咨询的过来人的经验,在这备考的后半段,孩子们的备考心态越来越重要。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段时间的备考心态直接影响孩子最后的考试结果。

 

说到考试心态,它始终跟一个词牢牢连接在一起,那就是“焦虑”。

 

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段时间被各种信息影响,他就不能集中精力备考,因而焦虑,而这种焦虑又进一步影响备考效率,备考效率就会影响考试结果。

 

所谓考试心态,就是一个人能不能较好地处理各种信息,让焦虑始终处在自我把控范围内的状态。

 

如果能,焦虑还可以成为孩子好好学习的动力;如果不能,焦虑就会让孩子学习低效。

 

影响孩子备考的信息有哪些?

主要是四个:

01

第一个是来自同学的比较,主要指同学之间的排名和暗自比较。
 

这影响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有些孩子比着比着就躺平了,就绝望了。

02

第二个来自家长的预期,主要指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各种指标和压力。

 

这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专注度。有些孩子上课和自习不能集中精神,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03

第三个来自老师的压力,主要指老师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和互动中对孩子的反馈。

 

这影响孩子的信心和情绪。如果老师定的目标太高,反馈太严,孩子觉得压力太大,考试就会发挥不稳。

04

第四个来自内心的期待,主要指孩子给自己的结果预设。

 

这影响孩子对未来的信心和坚持的勇气。有些孩子给自己定的目标严重超出能力范围,如果打击太多,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前三个叫做“外部信息”,最后一个叫做“内部预期”。

所以,一个孩子在心态上要同时处理两类信息:

一个是过滤外部信息,一个是调整内部预期。

1

所谓过滤外部信息

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信息,把那些对自己心态不利的信息过滤掉。

例如:

如果某次结果不好,虽然同学之间有排名,但是我可以不看重这个排名,那排名的结果就不能对我形成影响;

 

家长对我有预期,如果是不合理的,我可以忽视这个预期,事前事后不把家长的反应放进心里,我可以平静如水,不受影响;

 

老师跟我的谈话,我也可以及时排解,事不过夜……


2

所谓调整内部预期

就是审核自我预期的目标是否合理,这个目标实施的手段和路径是否科学,自己的执行力和反思性是否到位,并对不合理的部分实时进行调整。

例如:

 

我只有500分的水平,时间也只有不到60天,但是我给自己定了个640分的高考目标,这就是目标设定不科学;

 

考试不做总结,错题不做记录和整理,这就是实施方式有问题;

 

目标定的是600分,但是每天起床比别人晚,回家比别人早,这就是执行力不到位……

 

了解了孩子焦虑的来源,我们现在要评估一个问题:

作为家长,你做点什么可以让孩子有能力同时处理好这两类信息,并让他的焦虑可控?

从以上焦虑的来源来看,首先你要卸下自己给孩子的焦虑,然后再跟孩子一起分担其他人给孩子的焦虑。

 

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方法就是,

从站在孩子对面,到站在孩子身边。

 

什么是“站在孩子对面”,

什么是“站在孩子身边”?


 

站在孩子对面

就是把“你的”,变成“他的”。这样他就多份信息要处理。

你把原本不属于孩子的、孩子不需要或者消化不了的信息强加给孩子。

例如:
 

孩子跟你倾诉心事,你没有耐心倾听,心里想着时间不够了,你哪还有心思想别的;
 

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你一定要他按照你的要求来安排;

 

孩子想买个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都要被你责怪浪费时间;
 

你把家庭的窘境或者夫妻的困惑不加分解地都倒给孩子。

 

站在孩子身边

就是把“他的”,变成“你们的”。这样他就多个人处理信息。

把孩子当朋友、给孩子当顾问,当孩子需要你时,你或者默默陪伴,或者提供支持。

例如:

 

孩子有烦恼,陪孩子聊天,听他讲他感兴趣的故事;

 

当孩子需要,给他请老师补课;
 

给孩子做榜样,教给孩子处理情绪和问题的办法;

 

提醒孩子审核自己的目标,反思自己的执行。


 

为什么站在孩子身边

能够解除孩子的焦虑?
 

首先,站在孩子身边,

他就少了一个对手。

原来他要面对四个焦虑来源(来自同学,来自家长,来自老师,来自内心),自从你站到孩子身边,你给孩子造成的这份焦虑就消除了,他就少了一个焦虑来源。

其次,站在孩子身边,

他就多了一个队友。

原来是一个人对抗和消化所有的焦虑(来自同学,来自老师,来自内心),现在多了一个盟友对抗和消化来自其他人给他的焦虑。同时,也多了一个人提醒他审查内心的预期。

 


 

你具体要如何做,才能

从站在孩子对面到站在孩子身边?

我讲三个“不要……而要……”。

 

其中,“不要……”对应“站在孩子对面”,“而要……”对应“站在孩子身边”。

 

01

第一,不要只聊你感兴趣的“学习”,而要聊孩子感兴趣的“故事”。

中高考时期,孩子学习紧张,在你们为数不多的沟通时间中,如果你两句话不离学习,那你是在解决你的焦虑,不是孩子的。

孩子放学回家,或者(寄宿的孩子)晚自习下课给你打电话,此时孩子最不想聊的可能就是如何搞学习的话题,而最想聊的是自己一天的感受和一些实际需要。

比如,今天被老师批评了、考试被同学超越了、今天学习效率不高或者不能集中精神复习……这些事情背后的感受,他需要找个人分享,最好有个人能够接住这些感受。

再比如,他的生活费或者零花钱用完了、他想让你来学校看看他、今晚就是不想学习了,他想休息2小时……这些需要的满足,他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

当孩子跟你说心情、压力和烦恼,

你要知道,他只是想简单找个懂自己的人说话。

你不要做的事情是,去纠原因(怎么被老师批评的,为什么会被同学超越……),甚至责怪他(其他同学效率高,你为什么效率不行……)。

孩子本来只是想找个人说话释放压力和焦虑,结果跟你一聊,不但没有释放,反而增加了新的压力和焦虑。

因此,此时你要做的事情是,用听一个朋友给你讲心事的心态、给一个人做心理咨询的方式听孩子讲话,鼓励孩子多讲。

比如,“你被老师批评了肯定很难受吧,被同学超越你一定感受到了压力,学习效率下降了,你可能着急了……”

当孩子跟你说他的需要,

你要知道,他想获得你的支持。

你不要做的事情是,把满足孩子的需要当做让孩子好好学习的谈判条件、把支持孩子当做一种交易。

例如,要增加零花钱,本周必须多增加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今晚可以不学习了,但是明天要多学2小时……

你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作出说明并有条件地满足。

例如,今晚的学习安排,你自己决定,妈妈相信你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本月给的零花钱已经超过了约定,如果实在要增加,必须从下一个月的额度中扣除……

你看,这种从关注“你”,到关注“孩子”,从“你只想说”,到“你愿意听”,从以你的需要为中心,到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的转变……就是从站在孩子对立面,到站在孩子身边。

孩子从同学(被同学超越)、老师(被老师批评)和自我预期(学习效率下降)中产生的焦虑,就在你这种立场的转变中消解了。

因为有你的理解和支持,孩子变得有力量面对和解决外部焦虑(来自其他人的焦虑)。

 

02

第二,不要以帮助之名给负担,而要以陪伴之名真帮助。

孩子中高考了,家长肯定会使尽浑身解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让孩子有更高效的学习,从而取得最好的成绩。

例如,给孩子讲自己当年高效的学习法、请中高考命题专家给孩子做辅导、让孩子上名师的辅导班……

这里,你不能做的事情是,强制孩子接受你的这些安排。

如果你强制他接受,他可能强烈反对,或者消极接受,但是结果一定都不会太好。

因为在你强制的安排下,他认为这会打乱他自己的安排,或者认为你对他的学习安排能力不信任……无论怎样,孩子都会认为你的安排对他是一个负担。这时他的主要目标可能是证明你错了,而不是好好利用你提供的资源。

你可以做的尝试是,根据你长期陪伴的观察,你感觉孩子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把以上安排作为一个选项,跟孩子分析这些选项的利弊和价值,最后让他自行决定是否接受。

你看,从强制孩子接受你的安排,到提供选项给孩子自行决定,这就是卸下你作为家长给孩子的焦虑。这就是从站在孩子对面,到站在孩子身边。

因为少了你给的焦虑,孩子也会轻松很多。这也是解决孩子的外部焦虑。

03

第三,不要让孩子帮你消化你的信息,而是教给孩子消化自己信息的办法。

随着中高考临近,你作为父母也会焦虑。这些对孩子升学的焦虑联合你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焦虑,可能让你招架不住。

你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可能是这样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进入更好的高中或者大学,但是他达不到你的预期;
 

你圈子里朋友的孩子很优秀,你的孩子不如别人,你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憋屈;

 

你为孩子某次周考或者月考中几分的得失大呼小叫

 

……

你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可能是这样的:

 

比如,夫妻关系不好,你缺乏家庭支持,于是你想要联合孩子对付另一半或者从孩子处获得缺失的关注;

你把工作中的不如意,一股脑儿讲给孩子听……

你不能做的是,你把自己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和你生活中自己的焦虑,不加过滤地传递给孩子。

这时孩子自身脆弱的消化能力,就不足以消化自己的焦虑,当你把焦虑双份传递给孩子,面对排山倒海的信息量,孩子要么迷失,要么崩溃,总之是不能专注学习的。

这不是让孩子站在你的身边,这是你站在孩子身上,让他不堪重负。

让孩子站在身边的做法是,给孩子演示,你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你如何勇敢并有技巧地应对它们,以此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例如,运动、写作、找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倾诉等等)。

如果你能够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就会相信你的能力,进而相信你给他的建议,他也愿意尝试你教给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个前提下,你还要教给孩子如何反思自己目标的科学性,并及时做出调整。

 

比如,科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区间目标,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点状目标。孩子的目标可以是600分到640分之间,而不是静态的640分。

这样的好处是,达成一个区间目标比实现一个固定分数值概率更大。当分数落到600-640之间时,都是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孩子会因为实现这个区间目标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

你看,所谓站在孩子身边,就是你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好提醒,并让孩子愿意模仿你解决问题和自我反思的样子。

因为你的智慧,他知道如何像你一样勇敢解决问题,如何反思和处理自己给自己的焦虑。这是解决孩子的内部焦虑。


 

总结一下,站在孩子身边,就是:

 

多听孩子讲故事,你作为他的队友,跟他一起分担来自同学、老师和自己内心的焦虑;
 

不给孩子添乱,只给孩子添选项,卸下你给孩子的焦虑,让孩子少一个对手,多一个队友;

 

给孩子展示解决问题的技巧,提醒孩子反思自己的预期,让孩子多一份力量处理来自外部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焦虑。

 

总而言之,家长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资源来面对各种焦虑,就是要先卸下自己给孩子的焦虑,然后站在孩子身边跟他一起分担焦虑并给他处理焦虑打个样。

写在最后:

在中高考这样大型升学考试的关键时期,家长们肯定都想做点什么来助力孩子升学。

“总想做点什么”,这就是焦虑。但这是你的焦虑。

当我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焦虑,不把这个焦虑传递给孩子(什么都不做),

这就做到了助力孩子升学。

当我们陪孩子聊天,理解他,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支持(没有废动作地做),这就是帮助孩子处理了其他焦虑。这也做到了助力孩子升学。

所以,懂得自己的焦虑,就是懂得孩子的焦虑。如果你还能在此基础上和孩子结成联盟,一起处理其他焦虑,你就为他中高考稳定孩子心态做到了全部!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3986189805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