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

心理文章

家庭教育

当孩子被忽略和否认,会发生什么?

“笑那么开心干嘛,作业写完了吗?写作业去!”

 

“没看见大人正忙着吗,一点事都不懂!”

 

“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这事你都得去做!”
 

“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给我憋回去!”

 

“肯定是你哪里做得不好,同学才会欺负你!”

 

童年时期的情感忽视

SANKE SUDIO

情感忽视,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和接纳,或被养育者忽视、回避、否认。比如,对孩子冷漠;盲目的训斥孩子在家里或学校遇到的问题;习惯性贬低及责备;限制或打断孩子的情绪表达等。
 

童年的情感忽视,在成年后可能表现为:无法信任他人;压力内化;变得孤僻、害怕社交;害怕被遗弃;缺乏界限和其他挑战;扭曲的自我意识等。经历过情感忽视的成年人,更有可能重复他们所遭受的忽视模式,投射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之中。

 

情感忽视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很难通过外在的表现来判定。许多人直到成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不太对劲;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会为自己有情感需要感到羞耻。


 

情感忽视的影响    被抛弃感

 

如果情绪在童年时期不被父母承认,情绪总是没有父母的引导,可能会感到很困惑。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的信息是:我的感受不重要

 

在忽视情感的家庭中长大,往往会认为自己不如其他人重要。所以,自然地学会了迎合周围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当我们兴致勃勃的分享学校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而爸爸妈妈只是专注自己的事情,好像完全听不到你的声音。这一刻会感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那里。
 

这个体验就是一种“被忽略”,甚至“被抛弃”的感觉。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很重的词汇,其实可能在成长中常有发生。

 

这种感觉,也可能在孩子后期的成长和发展中不断被重温,成为难以跨越的阴影和困扰。想要摆脱童年情感忽视的负面影响,往往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情感忽视的影响

过度责任感

总是为别人付出,认为自己需要对身边的所有人和事负责。导致过度责任感或者过度讨好他人。如果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时,反而可能会感到不习惯、不舒服。

 

比如,如果举办了一个聚会,就需要确保每个人都玩的开心;或者有人因为其他事情不开心,就想要帮助他们过得更好;认为自己需要对这一切负责。

 

总是自我PUA,更关注他人,关心工作,觉得自己并不重要。会经常这样想:无论外界如何影响我,我必须时刻保持高效,并且取得成果。

 

由于情绪世界是未知领域,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占据想法的首位。渴望帮助别人,相信别人比自己更有价值,所以承担了大量的责任感。

 

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别人感到舒适、快乐、成功、健康和满足。那么,谁又会关注我们自己的舒适、快乐、成功、健康和满足呢?

 

情感忽视的影响

习惯忽略自己

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习惯性忽略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不够好。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远离内在的情绪世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以及情绪。
 

忽视自己的情绪,就可能会错过了解真实的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什么、兴趣是什么、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往往视而不见。

 

拥有该特质的人会经常这样想: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的感受很陌生,我只会确保其他人都得到照顾。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只有当父母承认你的感受时,你才会感到安心,但这会让你认为自己没有别人重要。

 

这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很重要,但我的感受不重要。

 

拥有该特质的人经常会说:我没事,我很好。却错过了最重要的事:对自己负责。

 

情感忽视的影响

缺乏安全感

童年情感忽略的经历,容易让人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很害怕被抛弃,缺乏安全感。在“ 我值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认同)”这个问题上出现困扰,成为依恋焦虑者。

 

常常口是心非,动不动生气、发脾气、闹分手,但都不是真心的,只是想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在乎自己,证明对方是爱自己的。

 

所以,会一遍遍地问对方“你爱我吗”,一旦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就会陷入极度的不安全感中,感觉自己随时可能被抛弃,注定没人爱。

 

表面上似乎带着刺,常常指责别人不够好,但实际上内心都是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怕自己不够好,怕对方不够爱自己。

 

看起来很“作”,但作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久而久之,通过过度激活自己的情绪,来获得他人的情感关注,形成焦虑型依恋。


01

走出童年情感忽略 · 看见受伤的自己

 

首先,我们可能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这意味着,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情感忽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先看到它让我们产生的负面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看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步。

 

无论父母的忽略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当这种忽略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时候,觉得生气、难过或挫败,这些是正常的反应。

 

这些负面情绪的意义在于,它们在提醒我们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关注或反思。

 

当我们在经历这些被忽略的体验时,我们需要去承认它,并且,不要因此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


 

它们会发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以它们只是一种“体验"或“感受”。


 

02

走出童年情感忽略 · 试着优先考虑自己

 

我们可能被误导,认为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童年时期的感受,可能是父母不关心我、忽略我甚至不喜欢我,但这不代表我不好,也不代表我不值得被爱。

 

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才会被忽略,我们是值得被人们欣赏喜欢的。
 

而且,爱的形式很多,父母之爱只是其中一种,我们可以试着去体验友情和爱情中的爱与欣赏,然后试着去表达,尝试建立不同的关系。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转而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很有挑战性,需要不断练习,但很值得。

 

关注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并且加强我们对自己的理解。


03

走出童年情感忽略 · 为自己设定边界

 

不管父母在我们耳边留下了什么声音,现在都有责任,去改变它的意义。

 

当我们能够自信、清晰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就是在发出这样的信息:我的感受和需求和别人的一样重要。

 

设定边界是必要且有益的,重现评估一下现在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对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负责是不可能的,但对自己负责是完全有可能的。
 

虽然,能够识别、回应和满足周围人需求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技能。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中忽视了自己,这项技能就会被浪费。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需求,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全新的、更有平衡感的责任意识。

 

从今天开始,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之前,先尊重自己的感受,变得果敢自信一些。

在生命早期,父母、其他养育者、老师等重要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会在无形中被我们内化,逐渐成为我们内心最常出现的声音。住进我们的头脑中,内化为长大后内心经常出现的自我否定与苛责。

 

那个被情感忽略的小孩,一定经历了很多痛苦、孤独、恐惧的复杂情绪,在认知还未成熟的懵懂状态下,迷雾般聚会起来。混沌的情绪,让我们把事件本身当作要解决的问题,而忽略了去处理这些事件在情感上的影响。
 

解决方案,表面上好像是通过跟父母深入交谈改变关系,或者让他们承认我们当时的感受、或者改变彼此间相处的模式,但一方面改变别人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另一方面甚至我们自己也不一定真的愿意去做。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回看童年时期的自己,梳理清楚当时事件以及情绪,可能是通过心理咨询,也可能是书写,也可能是跟亲密他人讲述,把那些童年时期里我们无意识经历的、并不能完全理解的感受呈现出来。
 

真正被看见的创伤体验和痛苦感受,就会像是能量一样散发出去,让我们在情感上卸下包袱。虽然客观事实并没有改变,但当我们在心理上放下,过去事件对现在以及未来生活的影响就会减轻,我们就更能够把经历当作回忆而不是困扰。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3986189805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